《道德经》《南华真经》《太平经》《抱朴子内篇》是道教史上的四部重要经典,其中属于外丹道教的经典是:( )

A.
《太平经》

B.
《南华真经》

C.
《抱朴子内篇》

D.
《道德经》
慧能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种人生态度的终极目标是:

A.
教化天下

B.
摆脱六道轮回

C.
入涅槃

D.
往生西方净土
在帝制时代,忠、孝、节、义成为神圣的道德信条。“节”适用于:

A.
父子关系

B.
君臣关系

C.
社会关系

D.
夫妻关系
南北朝以后,汉地佛教出家僧尼不得食肉。这与下列哪一条戒律有关:( )

A.
不邪淫

B.
不妄语

C.
不饮酒

D.
不杀生
《庄子》书中提到的修心之术,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修身齐家

B.
修虚养静

C.
抱一守一

D.
克制欲望
《庄子》讲了一个“浑沌”的故事:他没有七窍,却有智慧灵性。别人怜悯他,给他开通了眼目、耳、鼻、口,他感知到了外部世界,却丧失了智慧灵性。这个寓言阐述的道理,与下面哪一个选项最接近:( )

A.
孤陋寡闻

B.
感官无用

C.
愚昧无知

D.
清心寡欲
唯识学认为,“心不相应法”是与生俱来的,自己感觉不到,却受其约束。下列哪一项与“心不相应法”无关:( )

A.
空间感

B.
数字感

C.
羞耻感

D.
时间感
在战国时代,有一位思想家宣称“拔一毛利天下,不为”。这位思想家是:

A.
杨朱

B.
韩非子

C.
庄子

D.
商鞅
汉代儒术独尊以后,官方意识形态被称为“名教”、“儒教”,儒教的核心教义是纲常神圣、君权神授。这里所谓名教的功能是:

A.
为社会稳定服务

B.
为三纲五常服务

C.
为君主个人服务

D.
为父权夫权服务
告子曰:“食色,性也。”孟子反问:“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欤?”孟子强调的是:

A.
人与动物有共性

B.
人有社会性

C.
人们之间天性不同

D.
人们之间天性相同
战国诸子中,一家主战,一家反战。下面哪一种主张属于反战的一家:( )

A.
法治

B.
明鬼

C.
仁爱

D.
礼制
下列人物中有一个人不属于法家,这个人物是:( )

A.
荀子

B.
管仲

C.
李斯

D.
商鞅
《周易·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的“两仪”是指:( )

A.
两种仪式

B.
两种东西

C.
阴阳二物

D.
两种卦象
杨朱学派乃战国诸子之一。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杨朱学派的思想?

A.
吃遍天下美食

B.
追逐女色

C.
勤俭持家

D.
今朝有酒今朝醉
“爱”是战国思想的主题之一。哪一派的思想家认为“爱”是主观的,因而是靠不住的:

A.
儒家

B.
法家

C.
名家

D.
墨家
在《道藏》中,有一部经典叫《南华真经》。这部经典与下面哪一个人物关系最密切:( )

A.
郭庆藩

B.
郭象

C.
成玄英

D.
庄周
《太平经》中说:“无离舍宅及城郭,骨节相连为阡陌,筋主欲生坚城郭,脉主往来为骨络,肉在皮内为脉衣,神在中守司人善恶。”根据这段诗文,人们相信自己的生命:

A.
由肉体和精神共同构成

B.
由肉体和骨骼共同构成

C.
由肉体构成

D.
由骨骼构成
一言以蔽之,先秦儒学是:

A.
长生久视学说

B.
以物为焦点的政治学说

C.
以人为焦点的政治学说

D.
弱肉强食学说
方仙道就是信奉神仙、并渴望自己长生不死的传统信仰。下列哪一个人物曾经涉足方仙道?

A.
秦始皇

B.
张鲁

C.
曹操

D.
张角
在汉代,无论是皇帝的诏书还是大臣的奏章,经常引经据典,他们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

A.
没有什么目的,只是一种行文习惯

B.
表明自己的主张言而有据符合圣道

C.
申明国家的指导思想

D.
炫耀自己的文学素养
有人说:“只有中国人讲国学,别的国家不讲国学。”这种说法:

A.
不合事实

B.
大体上错

C.
合乎事实

D.
大体上对
关于唯识学,下面的表述中最全面的一项是:

A.
唯识学与佛教学说有关

B.
唯识学涉及到人类认识世界的心理要素

C.
唯识学与上述三项内容都有关系

D.
唯识学涉及到人类认识世界的心理过程
东汉后期,民间自发地出现了两种宗教,一个是太平道,另一个是五斗米道。他们采用的修道方法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忏悔

B.
行善

C.
符水咒说

D.
炼丹
《道德经》说:“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这里的“善”是指:

A.
善于思考

B.
不明事理

C.
明辨事理

D.
心地善良
战国时期的五行家认为五行相克,相克的顺序是:

A.
木→水→土→金→火

B.
土→水→火→金→木

C.
火→木→土→水→金

D.
木→土→水→金→火
在汉代政治活动中,政治家们引经据典成为风气。他们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A.
作为自己主张的根据

B.
证明经典的正确

C.
显示自己的学问

D.
讨得皇帝的欢喜
一个人的身体有了如下症状:大便干燥,小便赤黄。这个人适合吃下列哪一类食物:

A.
柿子

B.
生姜

C.
辣椒

D.
梨
汉代的时候,官方确立了五经,并设立了五经博士。这五经是:

A.
《诗经》、《书经》、《礼经》、《易经》、《乐经》

B.
《诗经》、《书经》、《礼经》、《乐经》、《春秋》

C.
《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

D.
《诗经》、《书经》、《礼经》、《论语》、《春秋》
唯识学宣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它认为人类的认知是:

A.
不科学的

B.
客观的

C.
主观的

D.
既客观,也主观
唯识学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特征与“心所有法”紧密相关。下列哪一项与“心所有法”无关:

A.
惭

B.
命根

C.
愧

D.
嗔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易经》属于哪一部文献的一部分:( )

A.
《周易》

B.
《易传》

C.
《连山》

D.
《归藏》
在《易经》的八经卦中,坤卦的卦象是:( )

A.

B.

C.

D.
白居易作诗一首:“我为江司马,君为荆判司。俱当愁悴日,始识虚舟师……自负因自叹,人生号男儿。若不佩金印,即合翳玉芝。高谢人间世,深结山中期。” 这里所说的“山中期”是指:

A.
建功立业

B.
高官厚禄

C.
隐遁山林

D.
炼丹服丹
在《易经》中,“–”和“—”表示:

A.
阳和阴

B.
多和少

C.
二和一

D.
阴和阳
在《论六家要指》中,阴阳家属于六家之一。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是:( )

A.
老子

B.
邹衍

C.
惠施

D.
伯阳父
阴阳学说是中华医学的理论基础。依照这一学说,下面哪一个选项是错误的:

A.
人们用阴阳学说解释人体结构

B.
人们用阴阳学说解释五脏之间的关系

C.
人们用阴阳学说指导养生

D.
人们用阴阳学说解释人体病理变化
东汉晚期,下层百姓纷纷加入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下面哪一种情形与信徒的诉求相近:

A.
治病救命

B.
聚众闹事

C.
助人为乐

D.
准备起义
在社会生活中,有些人把经济利益作为分析人们行为动机的主要依据。战国诸子中强调这种分析方法的一人是:

A.
荀子

B.
韩非

C.
孟子

D.
公孙龙
关于汉代官方经学,错误的理解是:

A.
汉代经学以经为依据,具有学术性

B.
汉代经学服务于现实政治生活

C.
汉代经学是独立于政治之外的纯粹学术

D.
汉代经学是学术活动与政治需要的统一
《墨子》主张:“衣三领足以朽肉,棺三寸足以朽骸,堀穴深不通于泉流,不发洩则止。死者既葬,生者毋久丧用哀。”这反映了墨家:

A.
重生而轻死

B.
不迷信鬼神

C.
节葬的思想

D.
对死者无情
在中国上古时代,负责占卜的官员据兆纹预判事情的祸福吉凶,君主参考卜官的报告决定是否做某件事情。有的时候,史官把事情的结果刻在龟甲上,这类文字被称为:

A.
刻辞

B.
验辞

C.
命辞

D.
结论
《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一语境中的“道”,是指:

A.
人们行走的道路

B.
世界万物的演变

C.
人们做事的方法

D.
世界万物的起源
法家认为社会在不断进步,今胜于昔。这种观点的根本依据是:( )

A.
生产方式

B.
意识形态

C.
国家结构

D.
物质生活
《荀子·劝学》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里强调的是:

A.
人格形成与社会环境无关

B.
人格形成与社会环境有关

C.
应该注意生态环境

D.
环境生态与人无关
按照佛教戒律,信徒必须恪守五戒。下列哪一种情形不属于五戒:

A.
不妄语

B.
不持金钱

C.
不杀生

D.
不饮酒
在《周易》筮法中,如果是“老阴”,就应该变成阳爻,如果是“老阳”,就应该变成阴爻,从而得出新的一卦,这被称为“之”卦。“之”就是“至”的意思,表示从原来的卦变为另外的一卦,这被称为:

A.
卦变

B.
阴卦

C.
爻变

D.
阳卦
墨家主张兼爱。孟子斥墨家为禽兽,是因为:

A.
墨家的主张破坏礼制

B.
墨家的主张很高尚

C.
墨家的主张维护礼制

D.
墨家的主张不高尚
五斗米道是东汉晚期出现的宗教组织。五斗米道有一种别具特色的修道方法,这种方法是:

A.
净室思过

B.
吃斋念佛

C.
服寒食散

D.
运气行气
在中国古代社会,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强调重本抑末的一派是:

A.
商人

B.
农家

C.
法家

D.
儒家
按照邹衍的五德终始政治论,如果一个朝代属于水德,水德的颜色应该是:

A.
黑色

B.
青色

C.
黄色

D.
白色
- 第2部分
- 总题数: 10
在中国古代,易学主要有哪两大流派?

归藏易学

连山易学

义理易学

象数易学
儒家经学对于汉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请选择其中妥当的两项:

对社会道德没有影响

败坏了社会道德

促进了社会的孝道

引导了社会道德
儒家经学对于汉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请选择其中妥当的两项:

败坏了社会道德

引导了社会道德

对社会道德没有影响

促进了社会的孝道
阅读下列诗词,分析哪些诗词与杨朱的思想比较接近: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佛教是外来宗教,但佛教喧宾夺主,成为中国宗教的主流,两个主要的原因是:

太平道被官方禁止,使渴求心理健康的百姓走向佛教

符箓道教未能满足信徒渴求健康的心理需要

外丹道教在贵族阶层中未能广泛传播

儒教的教义未能满足人们关注健康的心理需要
《庄子·山木》记载: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这则寓言的两项蕴意是:

爱美之心乃人之常情

美与丑没有绝对标准

对美与丑的判断因人而异

世界上不存在美与丑
先秦诸子中,哪两家讲爱:( )

墨家

杨朱学派

法家

儒家
《韩非子·主道》说:“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这句话的意思是:

一个人有了罪过,无论是谁都应被惩罚

一个人有了罪过,关系亲近就尽量关照

一个人立了功,无论是谁都应受奖赏

一个人立了功,没有关系未必受奖赏
阴阳五行学说由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两部分构成。五行学说主要阐明了世界万物的两大方面,即:

构成元素

演变规律

灭亡过程

生成过程
按照阴阳五行学说,下列哪两个选项是不正确的:( )

后背属阳

手心属阳

手背属阳

前胸属阳
- 第3部分
- 总题数: 2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至〕九万里而南为?’……之〔这〕二虫又何知!小知〔智〕不及大知〔智〕,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庄子·逍遥游》)
在上述资料中,“之二虫”是指:

A.
鱼和鲲

B.
鸟和鹏

C.
蜩和学鸠

D.
菌和蟪蛄
在上述资料中,蜩讥笑的是:

A.
鲲鱼

B.
学鸠

C.
鹏鸟

D.
蟪蛄
在上述资料中,有“小年”、“大年”之说。所谓的“大年”是指:

蟪蛄

朝菌

冥灵

大椿
阅读上述资料,其中心思想是:

A.
动物能力各不相同

B.
蜩和学鸠目光短浅

C.
小智无法理解大智

D.
人的胸怀各不相同
“昔之圣王禹、汤、文、武,兼爱天下之百姓,率以尊天事鬼,其利人多,故天福之,使立为天子,天下诸侯皆宾事之。暴王桀、纣、幽、厉,兼恶天下之百姓,率以诟天侮鬼,其贼人多,故天祸之,使遂失其国家,身死为僇〔戮〕于天下,后世子孙毁之,至今不息。故为不善以得祸者,桀、纣、幽、厉是也;爱人利人以得福者,禹、汤、文、武是也。”(《墨子·法仪》)
根据上述资料所说,古代的圣王:

不信鬼神

不利百姓

信奉鬼神

利于百姓
根据上述资料,墨子认为在古代暴王当政的时代:

神灵不佑

社会安宁

不信鬼神

人民相恶
根据上述资料,墨家推崇的古代圣王包括:

周武王

商汤王

周文王

周厉王
阅读上述资料,其中心思想是:

兼恶天下得善报

兼爱天下得善报

天意并不可信

上天奖善罚恶
在《周易》筮法中,如果是“老阴”,就应该变成阳爻,如果是“老阳”,就应该变成阴爻,从而得出新的一卦,这被称为“之”卦。“之”就是“至”的意思,表示从原来的卦变为另外的一卦,这被称为:

A.
爻变

B.
阴卦

C.
卦变

D.
阳卦
东汉末年发生的太平道事件,其创始人是:

A.
张角

B.
于吉

C.
葛洪

D.
张鲁
在汉代,官方有“经”,有“经学”。最能反映“经”与“经学”关系的一个选项是:

A.
经学与经相同,没有什么区别

B.
经学是对经的解释和发挥

C.
经学与经根本不同,没有联系

D.
经学是对经的训诂和考证
外丹道教期望实现长寿永生,其手段是:

A.
意守丹田

B.
炼丹服丹

C.
跪拜首过

D.
口诵佛号
中国古代文献中讲述了一个“螳螂捕蝉,麻雀在后”的故事。直接记载这个故事的文献是:( )

A.
《庄子》

B.
《道德经》

C.
《论语》

D.
《史记》
《庄子·齐物论》说:“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下面哪一个选项最切近上述思想:

A.
人生宝贵

B.
人生如梦

C.
人生苦长

D.
人生短暂
战国时期辅助秦孝公实施变法改革的一位政治家,他有三个不同称呼,下列哪一个选项在这三个称呼之外?

A.
公孙鞅

B.
公子鞅

C.
商鞅

D.
卫鞅
“木火土金水”这一陈述顺序,所表达的五行之间的关系是:

A.
相克

B.
并列

C.
相生

D.
相反
从汉代到清代,流行所谓的祥瑞灾异学说。依照这种学说,自然界发生的现象:

A.
反映天意

B.
与社会生活无关

C.
反映自然

D.
与自然灾害有关
《道德经》说:“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这里的“善”是指:

A.
善于思考

B.
不明事理

C.
明辨事理

D.
心地善良
方仙道就是信奉神仙、并渴望自己长生不死的传统信仰。下列哪一个人物曾经涉足方仙道?

A.
秦始皇

B.
张鲁

C.
张角

D.
曹操
按照佛教戒律,信徒必须恪守五戒。下列哪一种情形不属于五戒:

A.
不饮酒

B.
不妄语

C.
不杀生

D.
不持金钱
东汉晚期,太平道、五斗米道首领给人治病,治病的手段不包括:( )

A.
静室思过

B.
诊病用药

C.
跪拜首过

D.
符水咒说
唯识学认为,人有天性,天性是人类行为的内驱力量。如果一个人的天性中“贪”的禀赋重,那么这个人可能会:

A.
比别人贪吃

B.
比别人吝啬

C.
比别人贪财

D.
比别人勤奋
在战国时代,有一位思想家宣称“拔一毛利天下,不为”。这位思想家是:

A.
庄子

B.
商鞅

C.
韩非子

D.
杨朱
汉代的时候,官方确立了五经,并设立了五经博士。这五经是:

A.
《诗经》、《书经》、《礼经》、《论语》、《春秋》

B.
《诗经》、《书经》、《礼经》、《易经》、《乐经》

C.
《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

D.
《诗经》、《书经》、《礼经》、《乐经》、《春秋》
同曹伯韩的《国学常识》相比,钱穆《国学概论》的主要特色是:

A.
既有四部之学架构,也有现代学术分科特色

B.
以古代社会思潮为脉络

C.
具有现代学术分科特色

D.
具有传统四部之学架构
在教材中,我们讨论了乾卦,并指出乾卦象征天、刚健、君父、马。乾卦的卦象是:

A.

B.

C.

D.
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下面哪一个选项最近此义:

A.
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B.
朱熹说:“格物致知。”

C.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
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白居易作诗一首:“我为江司马,君为荆判司。俱当愁悴日,始识虚舟师……自负因自叹,人生号男儿。若不佩金印,即合翳玉芝。高谢人间世,深结山中期。” 这里所说的“山中期”是指:

A.
炼丹服丹

B.
建功立业

C.
隐遁山林

D.
高官厚禄
下列人物中有一个人不属于法家,这个人物是:( )

A.
李斯

B.
荀子

C.
管仲

D.
商鞅
关于本课程的宗旨,下面哪一种阐述最为妥当:

A.
发掘和阐述中华民族的传统知识,为国家政治需要服务

B.
发掘和阐述中华民族的传统知识,以便传承历史

C.
发掘和阐述中华民族的传统知识,为现实生活提供借鉴

D.
发掘和阐述中华民族的传统知识,以便牢记历史
所谓的唯识百法,基于现代机器人科学的立场,涉及人类的:

A.
以上三项都包括

B.
认知软件

C.
认知对象

D.
认知硬件
在中国上古时代,负责占卜的官员根据兆纹预判事情的祸福吉凶,君主参考卜官的报告决定是否做某件事情。事后占卜官把占卜的事情刻在甲骨上,这是所谓的:

A.
占辞

B.
问辞

C.
贞问

D.
命辞
《庄子》说:“有真人而后有真知。”这里所说的“真知”是:

A.
科学性的知识

B.
有价值的知识

C.
客观性的知识

D.
悟道后的知识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下列思想家中哪一位不属于法家?

A.
申不害

B.
韩非

C.
杨朱

D.
商鞅
中国古代法家有一个著名的口号: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这个口号是谁提出来的:

A.
申不害

B.
韩非

C.
李斯

D.
商鞅
南北朝以后,汉地佛教出家僧尼不得食肉。这与下列哪一条戒律有关:( )

A.
不邪淫

B.
不杀生

C.
不妄语

D.
不饮酒
在教材中,我们指出中国古代“气”的概念表示:

A.
元素

B.
阳气

C.
阴气

D.
空气
中华民族乃礼仪之邦,自古以来注重礼仪。先秦诸子对礼仪作了系统性阐述的是:

A.
荀子

B.
墨子

C.
公孙龙子

D.
孟子
战国时期流行一句谚语:“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反映的是:

A.
道家思想

B.
墨家思想

C.
儒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墨子》书中说:“美食刍豢,蒸炙鱼鳖,大国累百器,小国累十器,前方丈,目不能遍视,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这段话描述了:

A.
人们的生活幸福愉快

B.
人们的生活艰辛困难

C.
贵族阶层的生活节俭

D.
贵族阶层的生活奢侈
秦王嬴政感慨地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嬴政想见的这个人是:

A.
李斯

B.
韩非

C.
公子扶苏

D.
吕不韦
战国时期的五行家认为五行相克,相克的顺序是:

A.
土→水→火→金→木

B.
木→水→土→金→火

C.
木→土→水→金→火

D.
火→木→土→水→金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易经》属于哪一部文献的一部分:( )

A.
《周易》

B.
《连山》

C.
《归藏》

D.
《易传》
当前的中国,内部正在社会转型,外部面临国际竞争。依照贾谊“攻守异术”的理论,当前中国最需要的是:

A.
墨家学说

B.
儒家学说

C.
兵家学说

D.
法家学说
下列哪一种主张不属于法家:( )

A.
奖励耕战

B.
人人为己

C.
依法治国

D.
兼爱天下
有人说:“中国文化就是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文化。”请判断:

A.
不对,儒家文化不限于四书五经

B.
不对,法家文化也属于中国文化

C.
不对,中国文化涉及诸多方面

D.
对,四书五经代表了中国文化
内丹道教乃道教派别之一,其修行特点是:

A.
符水咒说

B.
无念无住

C.
控制念头

D.
炼丹服丹
与庄子辩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人物是:

A.
惠施

B.
列子

C.
孟子

D.
公孙龙
汉魏时期佛教在中国传播,下列哪一项内容与此无关?

A.
景庐跟随伊存学习浮屠经

B.
张鲁传播五斗米道

C.
笮融举行“浴佛”活动

D.
楚王刘英向官府纳帛赎罪
《太平经》是东汉道教的产物,下面哪一种思想与它无关:

A.
人体生病是由于没有注意养生保健

B.
人体是由肉体和精神两种要素构成

C.
人体生病是因为守卫体内特定器官的神灵离开

D.
人体生病是因为人做了错事,是神灵对人的惩罚
根据中国道教产生的情形,下面哪一种表述接近历史实际:

A.
道教所说的内容是虚妄的

B.
道教没有存在的合理性

C.
道教的产生与人们对健康永生的愿望有关

D.
道教的产生反映了统治者欺骗人民的需要
《周易·系辞》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意思是说:

A.
包羲氏乃有德之王

B.
包羲氏善于观测天文、地理

C.
包羲氏发明了六十四卦

D.
《易经》起源于观象取法的原始时代
墨家反对战争,主张“非攻”。与此对立的一家是:

A.
兵家

B.
法家

C.
名家

D.
儒家
儒家的经与汉代政治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二者之间关系的本质是:

A.
以博士为圆心

B.
以经典为圆心

C.
以儒生为圆心

D.
以现实为圆心
老聃学说的核心概念是“道”。下面哪一个选项比较妥当:

A.
“道”是道路

B.
“道”是方法

C.
“道”与万物有关

D.
“道”与万物无关
韩非讲了一个故事:有两个木匠,一个造乘舆,一个造棺材。造乘舆的希望人们发财,造棺材的希望死人。韩非说这两个人想法对立的原因是:

A.
一个是儒家,一个是法家

B.
一个人顺利,一个人挫折

C.
都想发财,都为自己

D.
一个人性善,一个人性恶
东汉大臣杨震在给皇帝的一篇上书中说:“阿母王圣出自贱微……扰乱天下,损辱清朝,尘点日月。《书》诫牝鸡牡鸣,《诗》刺哲妇丧国。昔郑严公从母氏之欲,恣骄弟之情,几至危国,然后加讨。《春秋》贬之,以为失教。夫女子小人,近之喜,远之怨,实为难养。《易》曰:‘无攸遂,在中馈。’言妇人不得与于政事也。宜速出阿母,令居外舍……令野无《鹤鸣》之叹,朝无《小明》之悔,《大东》不兴于今,《劳止》不怨于下。拟踪往古,比德哲王,岂不休哉!”这篇奏章大量引用经文是为了表明:

A.
皇帝应该熟读儒家经典

B.
王圣不应该居住在宫廷

C.
应该按照经典处理政治

D.
儒家经典乃立国之本
十六世纪的时候,西班牙人在美洲烧毁、禁绝土著玛雅人的树皮书,是因为:

A.
玛雅人要求毁掉玛雅文化

B.
玛雅文化先进

C.
玛雅文化野蛮

D.
西班牙人要毁掉玛雅文化
- 第2部分
- 总题数: 10
按照阴阳五行学说,下列哪两个选项是不正确的:( )

后背属阳

前胸属阳

手背属阳

手心属阳
在中国古代,易学主要有哪两大流派?

象数易学

归藏易学

义理易学

连山易学
《道德经》讲“无为”,又讲“为无为”。下面哪两个选项与老子所说的“为无为”最接近:

营魄抱一

任其自然

抱朴守素

无所作为
先秦儒家主张政府应该实施仁政,所谓“仁政”是指哪两项论体系。( )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官员应该成为道德楷模和表率

为政以德,在政治中先德后刑
《道德经》讲“德”,所谓的“德”涉及哪两项内容:

慈悲为怀

嫉恶如仇

是非不辨

善恶不分
夏商周三代用于卜筮的文献,除了《周易》之外,另外两种是:

《归藏》

《连山》

《山海经》

《尚书》
先秦诸子从宏观上说分为两大阵营:一大阵营立足于社会;另一大阵营立足于自然。立足于自然的学派有哪两家:

阴阳家

法家

道家

墨家
《三字经》开篇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反映了哪两个历史人物的人性论:

周公

孔子

荀子

孟子
下列哪两项陈述是正确的:

经是全部儒家经典

经是一个学派最重要的文献

很多学派都有自己的经

只有儒家的经典才能称为经
阅读下列诗词,分析哪些诗词与杨朱的思想比较接近: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第3部分
- 总题数: 2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韩非子·五蠹》)
根据上述资料,符合韩非想法的选项是:

A.
上古之世生态环境美好

B.
中古之世发生商纣暴乱

C.
上古之世生活环境恶劣

D.
近古之世发生大禹治水
根据上述资料,符合韩非观点的两个选项是:

圣人从不固守古训

世间没有永恒真理

圣人时刻遵守古训

真理具有永恒价值
在“守株待兔”的故事中,韩非表达的理念是:

A.
历史事件有偶然性

B.
历史事件有必然性

C.
宋国的农民诚实

D.
宋国的农民懒惰
根据上述内容,其中心思想是:

A.
环境生态不断变化

B.
治国之策因时而异

C.
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D.
人类社会日益败坏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墨子·兼爱上》)“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闻,有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韩非子·说难》)
根据上述《兼爱篇》的内容,墨家认为社会动乱的根源是:

A.
子不孝父

B.
彼此不爱

C.
臣不尊君

D.
弟不爱兄
根据上述《说难篇》的内容,韩非认为弥子瑕之所以被罪,是因为:

年老色衰

触犯法律

侮辱君主

君主不爱
上述《兼爱篇》和《说难篇》的内容,反映了:

法家法治思想

墨家兼爱思想

法家勿爱思想

墨家伦理思想
根据上述《兼爱篇》和《说难篇》的内容,下述哪两个选项正确:

墨家学说是利己主义的

法家学说是利己主义的

墨家学说是道德主义的

法家学说是道德主义的
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QQ 50895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