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属于人文教育,它的目标是发展完满的人性,下列哪一种论述不妥当?
A.
美育是为了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这里说的“全面发展”,是指知识的全面发展;
B.
审美活动给予人的是在保持生存之外的精神享受;
C.
人性的完满性在于:人不仅有物质的需求,而且有精神的需求;
D.
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人去追求人性的完满,也就是学会体验人生,使自己感受到一个有意味的、有情趣的人生,对人生产生无限的爱恋、无限的喜悦,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世界上第一张数码照片于( )年问世。
A.
1913
B.
1992
C.
1981
D.
1957
以下雕塑作品和对应的雕塑材料连线正确的是
A.
《稻草人》(蔡增杰)————陶泥
B.
《老墙》(施慧)————红砖
C.
《均匀的渗透》(博伊斯)————毛毡
D.
《奔驰》(戴耘)————大理石
大调试的乐曲是指
A.
以主音“la”开始曲子
B.
以主音“la”结束曲子
C.
以主音“do”结束曲子
D.
以主音“do”开始曲子
西方的一种古老的艺术观念认为,艺术是虚假的,因为“理念”是最真实的,事物是对理念的模仿,而艺术是对事物的模仿,“和真理隔了三层”。提出这种观点的思想家是:
A.
柏拉图
B.
赫拉克利特
C.
亚里士多德
D.
毕达哥拉斯
以下符合黄休复《益州名画记》原意的表述顺序是()。
A.
能格、妙格、神格、逸格
B.
妙格、逸格、能格、神格
C.
神格、能格、逸格、妙格
D.
逸格、神格、妙格、能格
以下诗句都是诗人赞叹山的美,因为所灌注的情趣不同,各是一种境界。诗句和诗人相对应的是
A.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杜甫
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
C.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李白
D.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辛弃疾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近现代西方戏剧所发生的蜕变?
A.
叙事上从“戏剧体戏剧”向“叙述体戏剧”的演变
B.
演出上从“综合空间”向“身体空间”的剧场观念的演变
C.
舞美上从“具象化空间”向“抽象化空间”演变的总体趋势
D.
“身体空间”演变成为“后现代剧场”
以下关于书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唐代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是楷书作品
B.
东汉时期的《礼器碑》及其它大多数汉碑上的字体都是隶书
C.
在书法史上并称为“颜筋柳骨”的两位书法家都以草书见长
D.
书法字体主要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五种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以La为主音的调式,多是指:
A.
小调式
B.
角调式
C.
商调式
D.
羽调式
关于美育的历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中国,孔子是最早提倡美育的思想家
B.
古希腊思想家不重视美育
C.
二十世纪初,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和全国范围内大力提倡美育
D.
十八世纪末,德国人席勒第一次明确提出“美育”的概念,其著作《审美教育书简》是西方美学史上讨论美育的重要著作
以下关于和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我国的侗族大歌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具有多声部的丰富和声
B.
和声一般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音有规律地同时发生而构成
C.
在和声学中,和弦由不同的三个或更多的音的结合构成
D.
和声是指音乐的材料的排列方式和结构布局
明代艺术家祝允明说:“身与事接而境生,境与身接而情生”,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身与事接而境生”是人生经历、人生过程
B.
“境与身接而情生”是美感的生成
C.
“身”就是指人的某一种感觉器官(如视觉或听觉等)
D.
中国人注重在生活中营造诗意的环境氛围,就是由“事”生“境”
根据杭间老师的讲授,对设计“小而美”的正确理解是
A.
设计所需材料少
B.
对人的关怀最细小、最细微
C.
设计成本低
D.
设计的作品体积小
石窟是古代艺术、宗教和文化的宝库,中国古代雕塑有一部分就出自石窟。以下哪一石窟不在中国?
A.
龙门石窟
B.
云冈石窟
C.
麦积山石窟
D.
巴米扬石窟
最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特色的曲式是( )。
A.
变奏曲式
B.
复三部曲式
C.
奏鸣曲式
D.
回旋曲式
中国在80年代后,舞蹈审美上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
A.
舞蹈审美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否定了现实主义叙事性,走向抽象表现主义的现代主义时期。
B.
舞蹈审美已经从客观反映论走上了主观认识论。
C.
舞蹈审美已经完全混乱,美丑不分,是非不明。
D.
舞蹈审美在比较单一的基础上,开始逐渐走向多元化。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
A.
冯友兰——“乐道”;
B.
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
C.
朱光潜——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息,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
D.
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雕塑的审美方式在现、当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
纪念性的作品越来越多。
B.
雕塑越来越强调平民化、生活化,强调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C.
雕塑与绘画的区别越来越明晰。
D.
雕塑的内容越来越单纯。
西方的一种艺术观念认为,艺术来自于人类对生活、对万物的模仿,这种“模仿说”出现在什么时期?
A.
古希腊时期
B.
中世纪
C.
文艺复兴时期
D.
工业革命以后
《圣教序》是唐代的怀仁收集了哪位书法家( )各种作品中的字而成的一部作品。
A.
欧阳询
B.
柳公权
C.
颜真卿
D.
王羲之
以下关于书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书写时,单字与单字之间有一种连合,这种连合是“行气”,“行气”是判断书法的章法优劣的基础指标
B.
如果不了解书法家的生平和书法作品的创作背景,对书法作品的欣赏就不够全面、难以深入
C.
唐代怀仁搜集王羲之的字集合而成的《圣教序》是正楷的代表作品之一
D.
优秀的书法作品中的线、结构、章法各有特色,不会重复
中国历史上的艺术感兴论是在下列时期成为普遍性的艺术观念的:()。
A.
先秦两汉时期
B.
明清之际
C.
魏晋至唐代
D.
宋元之际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我和你》,只用了哪5个音?
A.
do, re, mi, sol, si
B.
do, re, mi, fa, la
C.
do, re, mi, sol, la
D.
do, mi, fa, sol, la
在李成的《晴峦萧寺图》中,山的体积是以干湿不等的墨色在素绢上反复( )而成
A.
皴擦
B.
勾线
C.
墨点
D.
晕染
中国历史上的心声心画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 )。
A.
艺术反映大自然的真相
B.
艺术为宇宙的心声
C.
艺术表达人的心灵
D.
艺术描摹客观精神
在本课的网络视频绪章中,叶朗先生指出,审美活动的核心是:
A.
表达个人情感
B.
创造意象世界
C.
追求高远的精神生活
D.
表现典型形象
有一种中国传统乡土习俗是在大门上以及周围附加上其他物件,这形成了中国的门文化。以下不可能在中国门文化中找到的物件是:
A.
石磨
B.
福字
C.
镜子
D.
对联
摄影的根本属性是( )。
A.
光影作画
B.
客观记录
C.
瞬间意念
吕艺生老师认为,在“观念性舞蹈”中没有演员的个人发挥,而只注重对观念的表达,以下哪部舞蹈作品属于“观念性舞蹈”。
A.
《守望》——高成明
B.
《扇舞丹青》——佟睿睿
C.
《挤奶员舞》——贾作光
D.
《画卷》——沈伟
”曹衣出水”是哪位画家线条的代表性特点?
A.
吴道子
B.
顾恺之
C.
尉迟乙僧
D.
曹仲达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
审美活动的核心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而这正是“创造”的本质;
B.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C.
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造性;
D.
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符合西方历史上的艺术理念论所主张的观念是( )。
A.
艺术呈现客观精神
B.
艺术传达主体想象
C.
艺术表现主观理想
D.
艺术表达个体情感
下列选项中不能论证“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这一观点的是?
A.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B.
“见”为“见者”的主动,不纯粹是被动的接收。所见对象本为生糙凌乱的材料,经“见”才具有它的特殊形象,所以“见”都含有创造性;
C.
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
D.
以“景”为天生自在,俯拾即得,对于人人都是一成不变的,这是常识的错误。
有人说:“我们目睹了一种不寻常的艺术,也是唯一的现代艺术诞生的见证人,因为它既是技术的产物又是人类精神的产物。”这种被我们见证了诞生的艺术是:
A.
诗歌
B.
绘画
C.
电影
D.
建筑
法国文豪巴尔扎克说:“请你讲话,走路,吃饭,穿衣,然后我就可以告诉你,你是什么人。”联系人生境界的说法,以上这句话说明:
A.
人生境界体现在兴趣爱好层面
B.
人生境界会体现在功利的和非功利的层面
C.
人生境界会表现为外在的言谈举止和生活方式
D.
每个人有着不同的人生境界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伊朗新电影等这一类电影,来源于生活,不加修饰,电影故事仿佛是生活流程的如实记载,有意的抹去了那种戏剧化的冲突,这一类电影叫做
A.
“人生之镜”
B.
“生活之窗”
C.
“社会寓言”
D.
“白日之梦”
唐代柳宗元《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有言:“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关于这段话,下列解读不恰当的是:
A.
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一样,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会显示为不同的景象、具有不同的意蕴,即美是“因人而彰”、同时也因人而异
B.
自然景物要成为审美对象或“美”,必须要有人的意识去“发现”、“照亮”、“唤醒”它,使它从实在物变成一种“意象”
C.
不存在一种外在于人的、实体化的“美”;美是纯粹主观的、与外物无关的
D.
一种自然景物不能单凭自己本身就成为美的,不存在这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
以下提到的雕塑作品,哪一件不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雕塑:
A.
《拉奥孔》
B.
《狮身人面像》
C.
《掷铁饼者》
D.
《米洛斯的维纳斯》
摄影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摄影发展阶段的是:
A.
机械阶段
B.
胶片阶段
C.
硬板阶段
D.
数码阶段
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具特色的节拍为:
均分律动
紧打慢唱
非均分律动
2/4拍
说电影是一种综合艺术,是因为:
电影中可能包含诸如音乐、绘画、文学等其他艺术的要素
电影是在时间发展中展开叙述的,同时又有空间的造型呈现,是一种时空综合的艺术
电影刺激观众的视觉与听觉,是一种视听综合艺术
电影可以呈现运动场面,也可以呈现静态场景,有动和静的综合
以下符合艺术表现论原理的表述有:( )。
艺术表现自由的感觉
艺术是生活的本质的再现
艺术表现想象力
艺术表现情感
优秀艺术品总是天才的创造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雕塑的描述,正确的是:
薄肉塑是一种浅浮雕,如甘肃麦积山石窟的飞天,它与壁画融合,体现了塑绘一体的特点
透雕即镂空底板的浮雕,多用于诸如屏风、屏门等
塑山水壁又叫“影壁”,附着在墙壁或崖壁上,一般作为主要雕塑的背景
悬塑是一种以架定位、悬插在固定于墙上的预制木架之中的室内彩色泥塑,如山西长治的观音堂
以下关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经济发展趋势的描述,哪些正确?
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是21世纪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
商品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逐渐超过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成为主导价值。
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成为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说明我们已进入了一个创意的时代;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的重要的支柱产业;
以下关于音乐的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同样的七个音,以do为主音的是大调式,一般比较明快;以la为主音的是小调式,一般有些忧郁
上行的旋律往往表达欢快的情绪,下行的旋律往往表达低沉的情绪
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独立存在,旋律也可以脱离节奏而独立存在
旋律也叫曲调,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而组成的音的线条
根据“绪论”章叶朗先生的讲述,以下关于审美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有( )
能够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能力和想象力
审美活动的核心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陶冶情操
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逻辑推论
能够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
关于中国的艺术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论语》记载孔子说“诗可以兴”,这里的“兴”,就是兴发、感动,“诗可以兴”可以看作艺术的“感兴论”的一种表述
扬雄《法言》里讲到:“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这种观点可以和西方的艺术表现论相互沟通
“文”与“艺”相通,而“道”是根本;“道”指世界变化的最终原因,“文”、“艺”是世界变化的感性显现形式,艺术是“道”的显现
从魏晋南北朝到唐代,“感兴论”逐渐成为中国人的普遍的艺术观念
下列关于中国舞蹈和西方舞蹈的概述,正确的是:
20世纪初至60年代,中国舞蹈以模仿生活的现实主义为主,西方舞蹈发展出抽象表现主义
20世纪60至80年代,中国舞蹈以模仿生活的现实主义为主,西方舞蹈发展出后现代主义
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西方舞蹈开始交汇发展
20世纪之前,中国舞蹈以写意、抽象、表现型舞蹈为主,西方舞蹈以模仿派、再现型为主
以草书名世的书法家是:
王铎
怀素
王羲之
张旭
黄庭坚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聊斋志异》中的意象世界,充满了对天地间一切生命的爱,它的美就是人与万物一体之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写出了天地万物各适其天、各得其所的祈求;
“高秋总馈贫人实,来岁还舒满眼花”充溢着对自然界的感恩之情。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显出花鸟树木与人一体的美感;
“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体现了儒家的大仁爱观;
以下那种非物质文化是构成乡村文化景观的重要部分?
少数民族文字
地方语言
器物
服饰
农耕
中国当代舞蹈审美应怎样适应“全球化”时代发展?
继续走原苏联学派的道路,没有必要“走向世界”。
向西方舞蹈先进的创作方法,主动走向多元化。
按中国独特的方向发展,自觉抵制外来各种舞蹈思潮的影响。
应当创造当代中国自己的新舞风,在“全球化”时代能够提出影响世界舞蹈发展的独特主张。
要有“自知之明”,发扬中国古代与当代舞蹈优良传统,比如礼乐结合性。
下列关于古埃及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雕塑和绘画都体现了“正面律”
古埃及雕塑体现“对额动作”,如《村长像》将人物表现为往前跨一步,而没有向左或向右的、侧面的动作
古埃及的雕塑主要为墓葬用,体现了追求永生的精神
“正面律”在雕塑上的体现是:主要将人物的正面视角的特征展现给观众;在绘画上的体现是:头侧面,眼睛正面,肩及身体正面,腰部以下又是侧面
关于美育和德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德育主要是作用于人的意识的、理性的层面(思想的层面,理智的层面),而美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感性的、情感的层面,包括无意识的层面
德育是“礼”的教育,它的内容是“序”;美育是“乐”的教育,它的内容是“和”
德育主要着眼于调整和规范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而美育主要着眼于保持人(个体)本身的精神的平衡、和谐与自由,不涉及人与人的关系
二者都属于人文教育,然而,德育是规范性教育,而美育是熏陶、感发、“兴发”
怎样认识中国特有的“舞蹈诗”?今天多数人认为舞蹈是一种“善于抒情,而拙于叙事”的艺术,但我们仍然在大批生产叙事性舞剧。
“舞蹈诗”外国没有,它完全是中国人的创造。
它符合舞蹈“善于抒情,掘于叙事”的规律。
在中国仍需生产叙事性舞剧的时候,为鼓励大型抽象表现性舞蹈作品,“舞蹈诗”就是一种必要的形式划分。
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舞蹈诗”,要适应国际情况,中国也不应当有。
可以强调舞蹈的诗性,没必要设什么“舞蹈诗”。
叶朗老师认为,简单来说境界就是我们讲的人生境界、精神境界,是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包括一个人的( )等等。
追求
欲望
志趣
感情
爱好
向往
从审美的角度概括中国舞蹈的艺术特征有
服装、舞美的华丽性
技艺性
礼乐结合性
叙事性
关于艺术与宗教的关系,正确的有
西方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逐渐独立于宗教
进入二十世纪,出现了“艺术代替宗教”的说法
艺术起源于宗教
只有西方才有宗教艺术
下列叙述中,体现中国古人的审美追求和情趣的有: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温庭筠《菩萨蛮》其一
明末小说家董若雨爱品香,他说:蒸蔷薇,如读秦少游小词,艳而柔,轻而媚;蒸桔叶,如登山远望,层林尽染;蒸茗叶,如咏唐人小令,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蒸兰花,如展读一幅古画,落漠之中气调高绝;蒸松针,如像夏日坐在瀑布声中,清风徐徐吹来……
“和弦”可以是()的同时结合:
五个音
两个音
三个音
四个音
文艺复兴时期,东西方的三位戏剧巨匠有
塞万提斯
莎士比亚
克里斯托弗·马洛
汤显祖
节奏如果脱离了( )的约定,表情意义会大不相同。
旋律
和声
速度
力度
以下符合艺术余兴层中余兴的意思的词语有:()。
余味
余韵
余论
余音
余意
以下关于建筑的说法,正确的是:
中国古代建筑多用木料构筑,西方古代建筑多用石料建造
建筑艺术属于造型艺术
功能和实用是建筑的首要因素
建筑艺术属于空间艺术
在当今世界存在的众多问题中,有三个问题十分突出,分别下列哪几项?
人的生产活动与消费活动的失衡。
人的内心生活的失衡;
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失衡;
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失衡;
一个人的境界,表现为外在的言谈举止以至于生活方式,中国古人称之为:
气象
胸襟
胸怀
格局
近现代西方戏剧的三次演变是:
演出上从“综合空间”向“身体空间”的剧场观念的演变
舞美上从“具象化空间”向“抽象化空间”演变的总体趋势
“身体空间”演变成为“后现代剧场”
叙事上从“戏剧体戏剧”向“叙述体戏剧”的演变
在本门课程的网络视频“舞蹈”一章中,根据吕艺生先生的观点,中国舞蹈的特点是:
技艺性
叙事性
表现性
礼乐结合性
音乐是一种( )的艺术。
造型
二度创作
感情
时间
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QQ 50895809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