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部分
- 总题数: 62
太阳辐射到达地球后,一部分转化为热能,一部分被植物吸收,转化为生物质能。生物质是太阳能最主要的吸收器和储存器。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质就是植物类,人们经常见到的有木材、农作物
B.
生物质能是唯一可储存和可运输的非可再生能源
C.
生物质能和化石燃料一样属于一次能源
D.
生物质能和化石燃料一样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我国政府确定的2020年的战略目标是: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
建成基本小康社会
D.
全面解决温饱问题
提出“挑战与应战”文明历史解释模式的是:
A.
人口学家马尔萨斯。
B.
历史学家斯宾格勒;
C.
哲学家黑格尔;
D.
历史学家汤因比;
( )是指气候异变和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造成的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A.
森林过度开伐
B.
水土流失
C.
土地荒漠化
瑷珲-腾冲线(即从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画一直线)把中国分为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二个部分的人口与土地关系为:
A.
东南半壁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约50%,人口占全国人口约95%;西北半壁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约50%,人口占全国人口约5%。
B.
东南半壁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约50%,人口占全国人口约80%;西北半壁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约50%,人口占全国人口约20%;
C.
东南半壁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约40%,人口占全国人口约80%;西北半壁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约60%,人口占全国人口约20%;
D.
东南半壁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约60%,人口占全国人口约80%;西北半壁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约40%,人口占全国人口约20%;
水葫芦是原产于南美洲的外来入侵物种,使得云南滇池等地水葫芦泛滥成灾。但是现在昆明每年都花半年在养殖水葫芦,又花半年时间去打捞。对此下面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水葫芦能制沼气和有机肥,可以通过科学管理实现水葫芦资源化利用。
B.
水葫芦的叶柄可以过滤放射性废水,所以可以在核电站周围水域种植水葫芦,降低放射强度。
C.
养殖水葫芦是因为水葫芦根系发达,对水中的铅、镉、氮、磷等元素有极强的吸收能力,可用来净化水体治理污染。
D.
水葫芦繁殖迅速,容易造成河流堵塞,所以要及时打捞水葫芦。
沼气的最主要成分是什么物质?( )。
A.
乙烯
B.
氢气
C.
甲烷
D.
二氧化碳
下列四种能源,在使用中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
A.
煤
B.
水力发电
C.
石油
D.
薪柴
环境保护法在环境法律体系中的效力仅次于( )。它是一部综合性的实体法,对环境保护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全面综合调整。
A.
行政法
B.
单行法
C.
宪法
D.
民法
中国一贯主张,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中,应该考虑到各国的发展阶段和发展需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应当承担( )。
A.
平等互利原则
B.
国家环境主权原则
C.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1972年3月,罗马俱乐部的报告( )首先提出了“全球问题”的概念。
A.
《寂静的春天》
B.
《增长的极限》
C.
《人类困境研究》
关于“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态文明”既可以为“低碳经济”提供理论上的目标引导,又可以为“低碳经济”的技术转型提供动力,最终助推“低碳经济”转型。
B.
鉴于工业文明时代人们大量使用高碳能源,导致了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低碳经济”应运而生。
C.
与“高碳经济”相对应的“低碳经济”就是要大力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而不能寄希望于其它减排。
D.
“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有着共同的保障机制,无论是发展低碳经济,还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都同样离不开社会发展模式的变革。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指:
A.
既改变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们满足他们发展需求能力的发展模式。
B.
既约束当代人的发展需求,也要约束后代人们满足他们发展需求能力的发展模式。
C.
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他们发展需求能力的发展模式。
D.
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也不顾及后代人满足他们发展需求能力的发展模式。
( )联合国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总结了从50年代开始到90年代人类思考的结果,提出人类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A.
1992
B.
1990
C.
1989
D.
1994
我国《“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指标是2020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要比2015年减少( )以上。
A.
5%
B.
8%
C.
15%
D.
10%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首次就可持续发展达成共识是在哪一年:
A.
1991
B.
1992
C.
1990
D.
1993
臭氧层耗竭是指高空( )近臭氧密集层中臭氧被损耗、破坏而稀薄的现象。
A.
20千米
B.
10千米
C.
15千米
D.
25千米
小学高年级学生将使用完的课本转送给低年级同学使用的行为,符合循环经济的以下哪个原则?
A.
.减量化
B.
.再利用
C.
再循环
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目前研究的主要结论中不包括
A.
地球处在间冰期
B.
过去的一百年里,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
C.
全球变暖会导致许多不良后果
D.
升温在未来仍会延续
按照规律,中国人口将会继续增加,大约在哪年达到人口峰值?峰值人口为多少亿?
A.
2025年,14.5亿左右。
B.
2030年,14.2亿左右。
C.
2030年,14.5亿左右。
D.
2025年,14.2亿左右。
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与人口相关的哪三个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
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
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
计划生育政策不会根本改变;
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下列哪几项属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非政府组织行为体( )。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绿色和平组织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世界自然基金会
公众参与原则体现了哪些公众权利?
决策权
环境知情权
监督权
参与权
以下哪些书籍是与四大发明火药相关的:
《火工药剂学》
《炸药化学与制造》
《磁化学与材料合成》
《天工开物》
近代以来,对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瘟疫,之所以能够起到推动公共卫生的作用源于( )。
中国的话语权
中国自身的整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形式
中国的影响力
整体的世界局势
当今中国社会对艾滋病的恐惧和歧视源于:
国家对艾滋病防控不力。
艾滋病的污名化。
艾滋病致命且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办法。
河南艾滋村的存在。
影响气候变暖的自然因素有
火山爆发
臭氧层空洞
太阳活动
地球轨道变化
中国当代环境形势极其严峻,呈现出以下不利特征:
压缩性;
叠加性;
结构性;
复合性。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项是( )
对“规划项目” 的环评结论,应当作为对其中建设项目进行环评的重要依据。实质上简化了审批程序。
减少防治污染设施运营成本150万元,获利10万元,属于严重污染环境,构成犯罪。
环评审批不再作为核准的前置条件。
新修改的《环评法》,允许建设项目事后补环评手续的内容被删除,存在相关违法行为的建设单位,将被处以建设项目总投资额1%至5%的罚款。此前的五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下列哪些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和贫困、收入差距、社会稳定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制约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最难解决的问题?( )
农村环保
环境风险
水污染
空气质量
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 )。
新的消费观
新的价值观
新的经济观
新的生产观
联合国确定的八大千年发展目标,下列哪些是八大目标之中的选项:
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降低儿童死亡率;
促进男女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利;
减少战争风险;消除难民。
与艾滋病毒/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
绿色化学的诞生源于污染治理理念的转变。这种转变大概经过了( )三个阶段。
“污染减少”
“污染预防”
“末端控制”
“废物稀释”
含重金属废水处理的主要技术包括:
膜分离
离子交换树脂
活性污泥法
沉淀
生物质发电主要包括( )等。
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
沼气发电
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发电
页岩气发电
垃圾焚烧发电
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符合我国国情的做法是
限制重工业发展,减少能源消耗
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加快发展水电、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能耗工业转移至人烟稀少地区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筛选原则包括:
可全球传播
高持久性
高毒性
高生物富集性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三个主体是( )。
外资
政府
公众
企业
目前的主要新能源有哪些?
太阳能
风能
煤制油
核能
页岩气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有许多优秀特质,以下属于这些特质范畴的是( )。
顺应自然
崇敬自然
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改造自然
基于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跨区域的特点,新环保法规定,应当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保护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
本讲所说的关怀生命主要是指凡事要以人为出发点来思考和研究。
气溶胶对温度的作用是明确的。
2014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温室气体不一定导致升温。
环保部应当负责公开国家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监测信息及其他重大环境信息,因此,省级环保部门就不必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
储能系统是指通过电化学电池或电磁能量存储介质进行可循环电能存储、转换及释放的设备系统( )。
影响全球变暖的因素只有人为因素。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全人类第一个以条约形式要求承担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义务的执行性文件。
修复是指采取认为或自然的过程,是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能够去除、无害化,使受污染场址恢复原有功能。
蕾切尔·卡逊创作的《寂静的春天》首次出版于1972年,探讨了由于过度使用农药、肥料而导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启迪了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
发展低碳经济,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减排指标要求的一种体现。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最大的国际政治议题之一。
与我国79年、89年版本的环境保护法相比,2014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规定了一些新的制度,比如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等。
清洁生产只适用于工业企业。
保护优先原则的广义理解是指在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时,要把环境保护放在较优先的位置予以考虑和对待。
原子经济性和“3R”原则是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
日常生活方面的不断进步,都是以化学和化学创造出的新物质为基础的。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成立是联合国加强内部环境机构建设的重大举措,该机构设立的目的在于通过协调联合国各机构之间的环保举措和引导促进新活动,在国际环境治理方面起到领导作用,它已成为最重要的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中心。
绿色消费模式是我国资源循环利用的具体实施方式。
“生态文明”并非空洞的政治理念,“美丽中国”亦非抽象的图像符号,实现这些宏伟目标需要在多方面进行深刻变革。这是一个充满荆棘坎坷和艰难险阻的长期奋斗过程。通过对我国环境史的研究可以看出,知行脱节是我国历史上生态环境持续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历史经验启示我们:知行合一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
我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而优秀的生态环境思想。一是天、地、生、人整体统一的自然—社会观。我国先贤很早就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和天、地、人“三才”理论,主张遵循“天行之常”、“地养之则”,“参赞天地之化育”。虽然其中掺杂着天命观和谶纬迷信,但也包含着敬畏天地、师法万物、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节奏等优秀的思想元素,蕴含着一种整体统一的生态系统思想。
二是“护生”、“爱物”的生命意识和生态伦理。我国古代思想家一直崇尚“生生之德”。《易经》云:“天地之大德曰生”。儒家强调“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爱人以及物”,“恩及禽兽”。佛教讲“众生平等”、“万物有情”。道家谓“万物与我为一”。这些都包含着亲近自然和“护生”、“爱物”的生态伦理。
三是取用有节、“以时禁发”的资源利用和管理思想。先秦两汉思想家已经清楚地论说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维持资源再生能力的重要性,孟子、荀子甚至将其上升到“王道之始”、“圣王之制”的政治哲学高度予以阐述,主要精神是节制物欲、适度消费,采捕生产避开生物孕育生长的关键季节,反对竭泽而渔、童山而樵。这些都反映了一种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这令人产生一个巨大的历史疑问:既然我国早就具备丰富而优秀的生态环境思想,何以几千年来生态环境持续遭到破坏?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复杂,绝非三言两语所能回答,需要回到具体的历史进程中进行系统探讨。但可以肯定的是,思想理论并不等于实际行动,“知”与“行”严重脱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先进思想理论若不能落实到人民群众的实践中,都只具有潜在价值而不能对历史进步发挥实际推动作用。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空前宏伟的事业,人民群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力量源泉和知行主体,必须引导、动员和组织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共同奋斗。具体而言,一是持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搞好环保知识普及。让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理论、建设目标、行动方略和相关法律、制度、政策周知天下,深入人心,最大化地形成全社会的行动合力。二是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环境风险知情权和利益诉求权。三是建立和执行严格的公民环境行为准则,努力消除陋习。
——节选自 王利华:《从环境史研究看生态文明建设的“知”与“行”》,《人民日报》2013 年10月27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此次大会的召开时间是( )
A.
2015
B.
2018
C.
2017
D.
2016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段饱含生态智慧的论述出自哪位先哲?( )
A.
墨子
B.
荀子
C.
孟子
D.
老子
清人魏源曾经指出“湖广无业之民,多迁黔、粤、川、陕交界,刀耕火种,虽蚕丛峻岭、老林邃谷,无土不垦,无门不辟……浮沙雍泥,败业陈根,历年雍积者,至是皆铲掘疏浮,随大雨倾泻而下,由山入溪,由溪达汉达江,由江汉达湖,水去沙不去。”从环境史和生态文明的角度,这段材料反映了古人哪些环境问题认知?( )
土地开垦
流民与社会秩序
河流泛滥
水土流失
《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领公民践行生态环境责任,携手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以下属于《规范》的内容有( )
选择低碳出行
践行绿色消费
节约能源资源
分类投放垃圾
“既然我国早就具备丰富而优秀的生态环境思想,何以几千年来生态环境持续遭到破坏?”材料中这一历史疑问的可能答案都有哪些( )。
自然本身的变化亦是环境变迁的组成部分
人类生存发展必须开发利用资源
普通人民大众在相当长时期内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特权阶层为了满足个人私欲奢侈无度
环境问题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当今的环境问题无疑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根本要害有两点:一是自然资源不足以持续支撑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如果不能实现转型,人类文明很可能丧失发展的根基;二是不合理的发展正在摧毁我们赖以存续的生态系统,如果不加以遏制和扭转,必定导致人类生命系统无法安全、健康地延续。但是,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我们既不能丧失信心,又需要严格自律。
环境问题具有极其复杂的发生和发展机制,需要回到历史发展的实际过程中去认识其本质、缘由和来龙去脉。对自古至今生态环境的负面改变,不能以今律古,简单地苛责古人,不能因环境有负面变化而否定文明发展的历史合理性; 对于当今的环境问题,更需要从中华民族 100多年来谋求生存发展和独立富强的艰难历程中予以“历史的同情和理解”。
环境灾害的集中暴发是阶段性现象,应予以高度重视,但是不能悲观、绝望。这种情形并非中国所独有,西方发达国家同样经历过,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必然付出的代价。在西方国家,环境灾害已经有所减缓。在我国国情条件下,环境高危期可能持续更长,灾害发生频率可能更高。对此,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同时要坚定信念,轻忽漠视和病急乱投医都有害无益。
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和优秀思想,需要认真借鉴,积极继承;历史上的失败教训和错误观念,需要批判、反思并引以为戒。评判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需要采用客观、公允的态度。不能一味地怀旧、慕古,沉迷于农业时代天人和谐的历史幻象,认为那时一切都好;也不能过分苛责工业文明的负面影响,全盘否定工业文明和近代以来的科技发展。近世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速,对自然资源有限性和生态规律认知滞后,自然情感弱化,自然道德缺失,社会实践偏差,以及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过度割裂,是当今环境危机的重要历史根源。而利润至上的单纯经济逻辑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将一切都变成了牟利商品,疯狂地掠夺自然资源,无限追逐物质财富,更是摧残生态环境的罪魁祸首。
正确认识中国环境的历史和现实,就能更加深刻地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伟大历史意义。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直在与贫困作斗争,很少真正实现富足、健康、幸福的生活梦想。到近代,更是遭遇了数千年未有之强敌,经历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落后、挨打、贫困、疾病的梦魇一直缠绕着国人。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近 30 年更是创造了举世惊叹的经济发展奇迹,以短短几十年走过了西方国家几个世纪的工业文明进程,富强中国梦逐渐得到实现。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是对百余年乃至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梦想的崇高升华:它不只是要建设一个物阜民丰的富强中国,而且要建设一个山清水秀的美丽中国;不只是一个物性的中国,而是一个诗化的自然大美与人文至美彼此交融的中国。如果缺乏正确的历史观,就难以真正深刻体会它的伟大历史意义。
——节选自 王利华《如何历史地认识当今环境问题》,《中国环境报》2014年5月12日
自然资源不足以持续支撑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当今环境问题要害之一,下列自然资源中,哪项属于可再生资源?( )
A.
煤
B.
原油
C.
核能
D.
生物质能
19世纪中期以来,中华民族遭遇了数千年来未有之内忧外患,尤其是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和侵略欺凌,清廷有识之士开启了洋务运动,发展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启了中国工业化历程之先声,下列哪位不属于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
A.
曾国藩
B.
左宗棠
C.
张之洞
D.
梁启超
2007年5、6月间,中国江苏太湖爆发的严重蓝藻污染,造成无锡全城自来水污染。舆论普遍认为是政府为了经济业绩大量兴建排污严重的化工厂,却对太湖污染治理不力造成了这一恶性事件。如何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 )
经济发展带来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污染
政府应该正确对待和处理发展与环保之间的关系
环境污染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政府监管不力是环境污染的原因所在
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中国古代的人居环境,一方面,古代的自然环境整体状况要优于今天,另一方面,古人的生活亦会被过于“优越”的自然环境所困扰,如瘴气疾疠的侵袭、豺狼虎豹的攻击等等。下列哪些诗句是对古代人居环境的描述?(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随着PM2.5指数的发布,我们每天可以比较便捷地获得生活所在地的空气质量指标,这既是公民环境知情权的体现,亦是历史发展进步的一种表现。早在20世纪中期,早已完成工业化原始积累的英国仍然发了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导致数千人死亡。下列选项中,哪些亦属于因空气污染导致的环境事件?( )
日本水俣病事件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QQ 50895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