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部分
 - 总题数: 70
 
不管哪个朝代的敦煌壁画舞姿,都有一种基本格调,即:丰富的眼神表情;多姿的手式;曲折多弯的手臂;体态的多曲线;赤足作舞;使用道具作舞等。
 A.
 B.晚唐以后,比较流行在洞窟凿井周边画出一圈飞天。
 A.
 B.比起盛唐山水气势壮阔的气氛,中唐231窟的山水(北壁东侧《弥勒经变》)表现出安详、宁静。
 A.
 B.超过20米的大像在开凿洞窟的时候,通过计算和设计,雕凿时留出佛像的石胎,然后在石胎上凿空插木桩,以便塑像底层挂草泥,然后再依次用麻泥、棉花泥塑造完成。
 A.
 B.乐舞资料主要反映在大量彩塑和极少壁画中。
 A.
 B.唐代以前的敦煌壁画中,画工就很注重单个飞天的个性化描绘。
 A.
 B.李思训因重视线条,着色较淡较少,不同于一般盛唐时期对绚丽色彩的喜好。
 A.
 B.敦煌的男、女性供养人一般都分绘两侧,没有男女混杂的情况。
 A.
 B.《涅盘经变》中的飞天与其他飞天一样飘逸轻快。
 A.
 B.盛唐壁画中呈现出山水多元素多层次的表现力,大约可见以吴道子为代表的唐代青绿山水画的风貌。
 A.
 B.敦煌北魏人物画中流行的中国式画法包括:________。
 A.趋向平面化
 B.人物形体坚实厚重
 C.有晕染
 D.人物多为四分之三侧面表现
 E.人物身形也逐渐拉长
 F.淡化立体感
研究历史服饰,主要依从哪些材料________。
 A.文献
 B.实物
 C.图像
敦煌第112窟(中唐)北壁山水有以下三个特点:_______,显然受到长安绘画艺术的影响。
 A.墨线勾勒之余再用淡墨渲染
 B.山头圆润、呈驼峰状
 C.用色清淡只少量石绿
 D.山头较尖锐、轮廓线转折强烈
 E.使用大量石绿、赋色浓艳
作为研究中国古代图像来源的壁画,又可分为 ________等。
 A.墓室壁画
 B.寺庙壁画
 C.洞窟壁画
 D.岩画
公元1900年在莫高窟发现了藏经洞,出土的古代文献和艺术品包括______
 A.绢画和刺绣
 B.科技文献
 C.官私文书
 D.宗教典籍
 E.儒家经典
 F.历史地理文献
 G.非汉文文献
 H.文学典籍
天乐舞蹈形象包括:_________。
 A.莲花伎乐
 B.飞天(又名香音神)
 C.礼佛舞伎
 D.天宫伎乐
敦煌彩塑的内容主要有______等神祇的造像。
 A.力士
 B.弟子
 C.佛
 D.天王
 E.菩萨
俗乐中舞蹈形象包括________。
 A.礼佛舞伎
 B.民间舞蹈表演
 C.飞天
 D.供养伎乐
 E.出行舞伎
敦煌泥塑所用细泥有_______两种。
 A.河泥
 B.砂泥
 C.棉花泥
 D.麻泥
敦煌石窟艺术由______组成。
 A.佛经
 B.彩塑佛像
 C.壁画
 D.石窟建筑
《西凉乐》的三结合是指________的结合。
 A.印度
 B.西域
 C.中原
 D.当地民间
 E.西亚
唐代图案纹样有_________四大体系。
 A.缠枝卷草
 B.团花
 C.莲花
 D.火焰纹
 E.几何纹
 F.茶花
天龙八部中,______是主管音乐舞蹈之神,多表现为飞天的形象。
 A.紧那罗
 B.乾闼婆
 C.提婆
 D.阿修罗
______通称西方净土变。
 A.观无量寿经变
 B.涅槃经变
 C.无量寿经变
 D.阿弥陀经变
据著名敦煌学家______统计,仅莫高窟400多个洞窟里就有270多个壁画飞天,总计有飞天4500多身。
 A.梁思成
 B.樊锦诗
 C.郭沫若
 D.常书鸿
 E.李承仙
在莫高窟西魏的285窟的壁画中,佛、菩萨以及世俗人物的形象完全以中原式的人物面貌出现,即出现了______的特征。
 A.曹衣出水
 B.褒衣博带
 C.秀骨清像
 D.吴带当风
藏经洞中的非汉文文献包括哪些:__________。
 A.于阗文
 B.回鹘文
 C.突厥文
 D.梵文
 E.粟特文
敦煌彩塑的题材包括_______
 A.力士
 B.弟子
 C.地神
 D.佛
 E.菩萨
 F.天王
宗教绘画是一个造神的艺术,佛教中的神通常是指______
 A.佛
 B.弟子
 C.菩萨
 D.诸天神
敦煌洞窟内的装饰图案,可分为__________五种。
 A.地面装饰
 B.佛龛楣饰
 C.窟顶人字披
 D.佛像背光
 E.窟顶平棋
 F.坛座装饰
 G.窟壁边饰
《梦溪笔谈》中记载:“乐有______三声。”
 A.敦
 B.掣
 C.拍
 D.住
敦煌莫高窟经变画的艺术成就,主要是形成了对______等综合表现的方法。
 A.建筑
 B.花鸟
 C.人物群像
 D.山水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敦煌研究院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国内合作,在______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A.文物保护
 B.敦煌学研究
 C.数字敦煌
 D.敦煌文化弘扬
 E.人才培养
莫高窟位于古丝绸之路上的咽喉之地——敦煌,秦汉之前的敦煌和河西走廊先后有______等在此游牧。
 A.大月氏
 B.鲜卑
 C.匈奴
 D.乌孙
中国和印度飞天形象的特点和差异表现在:
 A.印度的飞天在表现形式上注重肉体之美
 B.中国的飞天表现形式上追求神仙境界和流动飘逸之美
 C.印度的双飞天形象男女成组
 D.中国的双飞天形象模糊了性别特征
莫高窟西魏249窟窟顶,出现了中国古代典型的神仙形象:
 A.伏羲
 B.东王公
 C.西王母
 D.女娲
日常监测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莫高窟保护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包括_________等。
 A.游客行为监测
 B.风沙活动监测
 C.裂隙位移监测
 D.地震监测
 E.气象环境监测
 F.壁画保存现状定点定时监测
 G.洞窟微环境监测
藏经洞的发现后,蜂拥而至的西方探险家/考古学家包括:______。
 A.法国的伯希和
 B.美国的华尔纳
 C.英国的斯密斯
 D.英国的斯坦因
 E.俄国的奥登堡
 F.日本的吉川小一郎
我们现在讲,敦煌的石窟的遗物,主要是指______等位于敦煌行政区内的石窟群里面出现的文物。
 A.五个庙石窟
 B.榆林窟
 C.莫高窟
 D.东西千佛洞
_______是最重要最有效的预防性保护手段。
 A.工艺研发
 B.日常维护保养
 C.调查评估
 D.日常监测
唐代后期,______技法传入了敦煌,给壁画中山水画艺术带来新的气息。

A.
水墨画

B.
水彩画

C.
蛋彩画

D.
油画
敦煌壁画瑞象图中佛的服饰形象,常常是采用了当时______服饰的形象。

A.
歌舞者

B.
帝王将相

C.
僧侣

D.
道士
由于政权更迭,中唐《维摩诘经变》中描绘各国王子的场面都以______的形象为首。

A.
西夏国王

B.
蒙古可汗

C.
回鹘国王

D.
吐蕃赞普
莫高窟因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全部六项标准,于______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A.
1986

B.
1985

C.
1984

D.
1987
莫高窟的中心塔柱窟形制来源于______

A.
中原寺庙佛殿乃至世俗的宫室殿堂

B.
中国传统殿堂建筑

C.
印度毗诃罗窟

D.
印度支提窟
现知最早的缠枝卷草纹是印度马图拉______石雕佛像头光上的纹样。

A.
8世纪

B.
7世纪

C.
5世纪

D.
6世纪
______是中古时期活跃于丝绸之路的东西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转述者。

A.
贵霜人

B.
吐蕃人

C.
粟特人

D.
安息人
莫高窟共有______余铺《涅盘经变》。

A.
10

B.
20

C.
40

D.
30
隋唐以后出现的不严格按照佛教经典,而是依据当时的世俗变文之类的内容所绘的壁画,反映了佛教绘画进一步______的进程。

A.
宫廷化

B.
世俗化

C.
文人化

D.
高雅化
北魏晚期,人字披图案缠枝莲荷纹,渐渐被______所取代。

A.
编织纹

B.
火焰纹

C.
云气纹

D.
忍冬纹
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合作完成的莫高窟第_______窟保护项目,可以说是中国壁画保护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莫高窟空鼓壁画、酥碱壁画保护的难题,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套比较科学的壁画保护的工作程序。

A.
185

B.
85

C.
285

D.
385
常书鸿先生到莫高窟以后做的第一项伟大的保护工程就是______,主动控制人为因素导致洞窟受损。

A.
风沙防治

B.
修筑围墙

C.
抢救壁画

D.
崖体加固
敦煌莫高窟中有乐舞图像的唐代洞窟是______个。

A.
112

B.
27

C.
13

D.
125
北魏259窟禅定佛“袈裟贴身”的特点,是受到印度北部______佛教艺术中湿衣贴身风格的影响。

A.
马图拉

B.
健陀罗

C.
白沙瓦

D.
卡拉奇
伯希和编号P.3719的敦煌乐谱是曲名为______的残谱。

A.
《浣溪沙》

B.
《长相思》

C.
《菩萨蛮》

D.
《如梦令》
1900年6月22日早晨,管家道士______偶然发现“藏经洞”。

A.
张道陵

B.
王圆箓

C.
袁天罡

D.
李淳风
汉王朝从内地向河西走廊和敦煌移民,给敦煌带来了中原先进的农耕和灌溉技术,及以______思想为主的汉文化。

A.
道家

B.
法家

C.
儒家

D.
佛教
汉武帝先后______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国和欧亚大陆之间的交通,即现在所说的古丝绸之路,全线打通。

A.
2次

B.
4次

C.
5次

D.
3次
敦煌壁画中,______中描述的服饰,是最接近当时人真实的服饰的。

A.
菩萨画像

B.
神道画像

C.
飞天画像

D.
供养画像
公元6世纪上半叶,北魏宗室东阳王______出任瓜州(今敦煌)刺史,从中原来到敦煌,极有可能随他而来的中原画工带来了中原的最新风格。

A.
张议潮

B.
元荣

C.
曹议金

D.
乐庭瓌
敦煌很早就有人类的活动,最迟在青铜时代,以______为代表的原始文明就已经出现,并以天然优越的地理位置开始充当东西文化交流的通道。

A.
仰韶文化

B.
红山文化

C.
齐家文化

D.
四坝文化
从______开始,敦煌壁画中的供养人像开始变大。

A.
隋唐

B.
宋元

C.
明清

D.
魏晋
______以后敦煌停止开窟,宗教功能丧失,逐渐荒废。

A.
元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盛唐第103窟绘画的维摩诘经变中,以线条和淡彩表现维摩诘衣带飘举、善于雄辩的精神风貌,反映了______一派的绘画风格。

A.
周昉

B.
阎立本

C.
韩干

D.
吴道子
在敦煌壁画中,相较于其他经变,盛唐以后的 ______,往往都要表现结构复杂的建筑,且建筑样式往往较新颖独特,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

A.
法华经变

B.
弥勒经变

C.
药师经变

D.
金刚经变
菩萨的属性在佛教中是非男非女,在印度菩萨多为男像,有胡须,佛教传到中国,______以后,逐渐演变为女像,走向世俗化,但仍旧保留着胡子。

A.
魏晋

B.
明清

C.
宋元

D.
隋唐
______莫高窟的洞窟壁画中第一次描绘出没有佛教内容的山水。

A.
隋代

B.
唐代

C.
魏晋时期

D.
五代时期
经历10个世纪______个朝代的营建,至14世纪的元代以后,才停止了建窟。

A.
8

B.
7

C.
10

D.
9
敦煌莫高窟______壁画的一大特点是,出现了房屋建筑大量进入了故事画背景中,反映了中原新的画风的影响。

A.
唐代

B.
五代时期

C.
隋代

D.
魏晋时期
北凉第275窟交脚弥勒菩萨像的衣纹特点,是受到印度_____艺术风格的影响。

A.
卡拉奇

B.
马图拉

C.
健陀罗

D.
白沙瓦
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QQ 508958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