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关于巴斯德在微生物学中的贡献表述不正确的是()
A:将病原菌减毒,使其转变为疫苗
B: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C:发现了微生物酶的重要作用
D:证实了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正确答案:【发现了微生物酶的重要作用】

2、单选题:微生物学发展历史的哪个时期代表微生物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 ?
A:奠基期
B:成熟期
C:初创期
D:史前期
正确答案:【奠基期】

3、单选题:柯赫对微生物学的贡献在于()
A:提出了微生物的分类系统
B:在实验室培养出了病毒
C:提出了外科消毒术
D:发明了固体培养基用于微生物的纯种分离
正确答案:【发明了固体培养基用于微生物的纯种分离】

4、单选题: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中,最基本的特性是()
A:体积小,比表面积大
B:适应性强,易变异
C:吸收多,转化快
D:生长旺,繁殖快
正确答案:【体积小,比表面积大】

5、单选题:第一个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学者是()
A:罗伯特•柯赫
B:亚历山大•弗莱明
C:路易•巴斯德
D:安东尼•列文虎克
正确答案:【安东尼•列文虎克】

第二章 单元测试

1、判断题:所有微生物个体都是肉眼看不见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2、判断题:蓝细菌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
A:错
B:对
正确答案:【对】

3、单选题:下列哪种是放线菌最常见的产孢子的方式()。
A:基内菌丝断裂形成分生孢子
B:气生菌丝顶端形成少量孢子
C: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
D:营养菌丝顶端形成少量孢子
正确答案:【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

4、单选题:首次分离到沙眼衣原体的科学家是()。
A:汤飞凡
B:陈华癸
C:高尚荫
D:巴斯德
正确答案:【汤飞凡】

5、单选题:鞭毛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蛋白质
B:核酸
C:脂类
D:多糖
正确答案:【蛋白质】

第三章 单元测试

1、判断题:酵母菌可以运动。()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2、判断题:青霉的菌落是蔓延生长。()
A:错
B:对
正确答案:【错】

3、判断题:根霉特有的特异化结构是假根和匍匐枝。()
A:错
B:对
正确答案:【对】

4、单选题:酵母细胞壁呈“三明治”结构,主要成分是()。
A:糖和脂肪
B:糖和蛋白质
C:肽聚糖
D:糖和磷脂
正确答案:【糖和蛋白质】

5、单选题:一般酵母菌的培养温度是()。
A:40℃
B:37℃
C:28℃
D:48℃
正确答案:【28℃】

第四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T4噬菌体的形态是()。
A:杆形
B:球形
C:丝状
D:蝌蚪形
正确答案:【蝌蚪形】

2、单选题:腺病毒的形态是()。
A:球形
B:蝌蚪形
C:杆形
D:丝状
正确答案:【球形】

3、单选题: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比细胞小得多
B:病毒可以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C: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中
D: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动物病毒也叫噬菌体
正确答案:【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动物病毒也叫噬菌体】

4、单选题:病毒衣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蛋白质
B:脂类
C:核酸
D:多糖
正确答案:【蛋白质】

5、单选题:2009年4月份以来,由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流感在全球多国暴发。下列哪项表明该病毒属于生物()
A:具有细胞结构
B:能在人体细胞内繁殖
C:由有机物组成
D:能使人体发病
正确答案:【能在人体细胞内繁殖】

第五章 单元测试

1、判断题:一些细菌尚可以石油、天然气、石蜡以及胶质沥青等作为生长的碳源。()
A:错
B:对
正确答案:【对】

2、判断题:培养异养微生物,只要提供有机物碳源就完全可以满足其生长需求。()
A:错
B:对
正确答案:【错】

3、判断题: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中代谢产物最多的是稳定期。()
A:错
B:对
正确答案:【对】

4、单选题:实验室常用的加压蒸汽灭菌的温度是()。
A:100℃
B:121℃
C:140℃
D:80℃
正确答案:【121℃】

5、单选题:巴氏消毒法可用于()的消毒。
A:饼干
B:牛奶
C:罐头
D:火腿
正确答案:【牛奶】

第六章 单元测试

1、判断题: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一样也需要细胞色素等电子传递体,也能产生较多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动,但由于部分能量随电子转移传给最终电子受体,所以生成的能量不如有氧呼吸产生的多。()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判断题:EMP途径以葡萄糖为起始底物,整个代谢途径历经5步反应,获得丙酮酸。()
A:错
B:对
正确答案:【错】

剩余章节答案支付后查看
如有疑问请及时联系QQ 50895809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剩余内容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没找到的科目也可以提醒我们更新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